农业变局,种业首当其冲。
一粒种子在农业中的地位,相当于半导体产业的芯片,但二者,中国都被国外卡脖子。
菜市场常见的西兰花,中国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,达到150万亩。
但曾经,中国的西兰花种子,进口比例超过95%,而来源主要是日本坂田种子公司。有专家算过,大约450克种子,要卖5500元,每年中国掏数十亿元找日本买西兰花种子。
如果你觉得西兰花可有可无,那菠菜的重要性就不容忽视了。中国的菠菜产量占全球9成以上,但种子基本来自国外,社科院文件显示,中国菠菜种子进口比例超过90%,主要来自日本、荷兰等国家。
早些年在东北,一度被美国选育的杂交玉米种子“先玉335”抢占50%市场。种植户感慨国外种子好,不但品相佳,还比国产的多采一茬;连玉米育种工作者都自嘲,搞什么育种,一个“先玉335”就够了。
其实,这些都只是中国种业进口的冰山一角,国内的白花、胡萝卜种子来自日本;萝卜、春白菜来自韩国;西芹、包生菜、芦笋是美国种;包菜、蕃茄、手指小黄瓜是荷兰种;油麦菜、散心生菜为意大利种……
2018年的数据,中国农作物进口种子量为7.27万吨,进口额约为32亿元。
不难想象,芯片被卡脖子,只是手机、电脑、汽车等产品没法使用,我们生活不如现在便利,可一旦种业被卡脖子,是14亿人吃不饱肚子,饭碗端不稳。
这也是为什么,今年一号文件两大主题,一个是农业现代化,另一个就是种业安全,中国要打一场种业翻身仗。
在浙江,国家组织的20家科研教学单位、推广单位和种业企业,研究出了自主育种的西兰花,目前新品种已经大面积推广;
三亚崖州湾科技城,因为得天独厚的气候,不仅汇聚了全国的优秀农业科技人员,还吸引全球种业巨头入驻。这里也被称为中国的“南繁硅谷”,最近70年,中国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,超过70%都经历过“南繁”。
粮食安全的前提,就是种业安全。2021年,全年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,达到13657亿斤。算起来,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。
中国不缺粮食、蔬菜,唯独缺种子,打赢种业翻身仗,已经到了关键时刻。